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坚守初心不忘本 勇担使命不退缩

——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赴长宁富兴乡调研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17:31浏览次数:

8月2日下午,研究中心课题组一行在长宁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黄进及其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长宁富兴乡,对当地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及涌现出的抗震救灾英雄人物进行走访调研。 

“虽然害怕,但是职责所在,必须到救灾第一线去”

个子不高,目光坚定,面带笑容又略带腼腆,这就是富兴乡大云“90后”村支书周伶利,她于2012年入党,2015年参加工作。地震发生的时候,两个孩子才只有3岁和1岁,婆婆公公家也遭遇了地震,家里一团糟,但是她在把一岁的儿子委托给亲戚照顾后,毅然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当时的她浑身不顾形象,第一时间穿着睡衣、拖鞋冒着地震赶回了大云村,(大云村海拔1400米,是富兴乡海拔最高的村庄,共700多户,贫困户45家)说到6月17日的地震,她说“虽然害怕,但是职责所在,必须到救灾第一线去”,当晚一个柔弱的女子独自一人冒雨前往深山老林,走“黑路”,攀爬崎岖危险山路,查看山体滑坡;在确保家人生命安全后,不顾前后二家危房,连夜翻越山体滑坡区奔赴村内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住。救灾中一直坚持在第一线,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的她一直没有落泪,但是在和我们谈到因地震与孩子已连续1个多月未见面了这个了不起的母亲泣不成声。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她自己深受父亲的影响,她的父亲周登勇是一名52岁的老党员,担任双河镇铜锣村支部书记,同时,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宜宾市党代表,退伍后在当时犁头乡工作,后下派到户籍所在村担任村主任,后任支部书记至今。在地震后,父女俩彼此鼓励后就分赴不同的战场开始了抗震救灾工作。而她的母亲也积极参与到救灾中,在路口准备好茶水让灾民、志愿者来免费喝,“请喝茶,你们辛苦了”,这样的字眼在余震频繁的灾区带来了无尽的暖意。

“我们不同战线不同岗位的辛苦‘点’不同,但是目标一致:为群众服务”

富兴乡党政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万平也是一名“90”后的党员干部。地震发生时候,他正在党校参加铸魂工程培训班。回忆起地震后艰难的情景,他依然情绪很激动。地震发生20分钟后岳父去世,匆匆和妻子将岳父送到殡仪馆后,来不及料理岳父后事,毅然决然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在县团委的领导下,在双河灾区从事搬运物质、劝导疏导群众等志愿活动,积极参与成立临时党支部,工作安顿好后第二天回到富兴投身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工作中。震后5天工作近一百小时,搬运物资120余件,发放物资320余次,引导群众500余次,捡拾垃圾27次,清扫路面2次,开展灾情统计58户361人,撰稿2篇。说到“90后”最大的特征时,万平和周伶利都说到“冲劲!奉献精神!”“只要位置一摆正就可以挺身而出!”……我们看到这些精神在一线抗震救灾的“90后”乃至“00后”身上真正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确保每一个孩子安全”

我们赶到富兴中学的时候,曾世彬校长还在忙碌中,采访的半个小时中,他不停歇地接打电话安排部署学校开学事宜。6月17日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曾校长就组织学校23名党员、44名教职工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学生疏散、撤离工作,确保全校187名学生和44名教职工安全。同时第一时间组建安全搭棚组,广泛动员家长和社区党员,1个小时内搭建雨棚3个,安置学生、社区受灾群众700余人。确保了每个孩子的安全。在地震后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发动周边民众解决地震后的饮食问题,6月18日将187名学生平安交给每个家庭,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对于假期孩子们的学习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有学习计划的安排,也有网络的指导。同时深入每家每户进行相关政策详细讲解。在谈到地震时,曾校长满脸庄重,他说灾难无情但是也凝练了学校老师的集体意识和担当意识,作为校长,作为老师,我们就是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图为调研组走访富兴乡抗震救灾安置点)

此外,调研组还走访了富兴乡党委书记杨秋洪、调研了富兴乡义务教育学校抗震救灾安置点、大旗竹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采访中,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群众代表都纷纷表示取得这次抗震救灾攻坚战最后胜利的重要举措就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了“帐篷在哪里,党支部就在哪里。帐篷在哪里,党员干部就服务在哪里”,建立灾区临时党支部,开展“帐篷党建”工作,把力量聚在帐篷一线,把实事做在帐篷一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奉献爱心、同舟共济的动人篇章,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Copyright ©2019 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邮编: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