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牢记使命跟党走 恪尽职守暖人心

——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赴长宁峒底镇调研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17:43浏览次数:

 

8月3日下午,在长宁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黄进及其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考察组成员驱车前往长宁县硐底镇政府及其七坝村、石垭村、治平村等地,对当地基层组织及干部走访调研。  

  

“做基层工作就是要有激情、有方法”

(图为调研组走访硐底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七坝村第一书记王锋)

硐底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七坝村第一书记王锋是一位年轻的“85后”干部,从他一口纯正的宜宾方言中你根本不知道他来自浙江嘉兴,如今的他已经真正扎根长宁成了真正的峒底人。6月17日在地震发生时第一时间他赶到村上开展救援,冒雨及时转移安置群众、疏通道路,为抗震救灾争取时间,因处理迅速得力,未造成人员伤亡。年轻帅气的王锋有丰富的工作经历,2015年7月王锋被派往村上当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解决在脱贫攻坚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极大提升了班子成员战斗力,精神风貌切实转变,在此次地震中各党员干部不畏牺牲、连续作战,就是最好的印证和检验。从23岁大学毕业报名西部志愿者来到四川,到29岁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再到33岁与村民一起迎接地震“大考”,王锋一路走,一路思考,投身基层的激情不变,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变,而工作的思路却在不断深入,“青年联谊会”、“农村运动会”、“爱心主力团”、“微信公众号”、“与嘉兴海盐县结对子”……他总是有那么多金点子,4年来,七坝村在他的带领了变了样,干群关系好转,党员积极性提高。他也特别注重党组织建设,席间谈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尤其是三桥村支部书记李学琴,其母亲正在重症监护室,为救难于灾民,未能顾及母亲,冲锋陷阵于抗灾一线。他总说“我这个第一书记在与不在都是一个样”但是在群众心中,他就是“主心骨”。  

  

“群众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真切为群众办事,老百姓就满足了”

(图为调研组走访硐底镇党委政府)


七坝村民元村联合支部书记李浩也是一名军人出身的基层干部,地震后他迅速组织村社干部,及时赶到受灾现场,成立临时指挥中心和应急小分队,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将党员全部加入值班中,做到指挥中心随时有人,各项应急能及时派出人,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助,共克难关,抢险救援安置等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很好成效。他认为群众的要求并不高,只要选出的干部能干点实事,真切为群众办事,老百姓就满足了。同时,他指出基层干部要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在于:一要带好队伍,党员干部要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二要有人格魅力,让群众信任;三要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平衡好各方关系;四要吃得亏,凡事不斤斤计较。  

“我不能让我的村民不安心,我不能让我的团队不努力”

治平村支部书记梁艳有着26年幼教的经历,2013年开始担当支部书记。在地震发生时,立即奔往村上,组织干部社员积极行动,立即做好排查和转移安置群众,治平村房屋受损严重,老百姓非常恐慌和悲痛,她白日忙于各项抗震救灾应急工作,夜晚也不休息进入集中安置点为老百姓做心理疏导,安抚受灾群众。但是20多天才看望过同在一个村的父母2次。她遇到困难矛盾从不回避,群众和村社干部向其诉苦,她事事俱心,从不怠慢,让村民安心,给村民带来希望和力量。讲到动情处,她泪流满面,她说“我既有安抚群众的责任,又有平衡团队的义务。让党员干部行动起来真情服务于村民,让村民不等不靠、互帮互助把家园建起来,这是我累不倒的最强支撑。”付出就有回报,治平村群众全力以赴抗灾自救,团结一心,互敬互帮,彰显了大灾面前有大爱。而梁书记也用行动,诠释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和担当。  

“老百姓的认可就是一种特别的荣誉”

石垭村是长宁最大的村,大概有3600多户,支部书记师元明也是军人出身,他讲述地震中很多动人的事迹,最让他动容的是在地震发生时,一个党员自发组织了十多位群众直接开车到他家要求立即加入到救援抢险中。他说,“老百姓的认可就是一种特别的荣誉”,地震中党员就应该像一面鲜艳的旗帜,自发组织指挥群众,自发安抚群众,在遇到各种困难时,主动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人民群众看到党员就看到了主心骨,就看到了希望。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石垭村紧急搭建帐篷120顶、安置受灾群众1300余人。地毯式摸排全村900多户群众灾情,掌握全村25户房屋倒塌、317户房屋严重受损,495户房屋一般损坏,并宣传了防范余震和防灾减灾的安全知识。为受灾群众发放400余张床、1000余件食品、500余件矿泉水。而他自己一家7口却无暇顾及,地震三天每天晚上他都是凌晨1点回来,其他人家都搭建了帐篷,唯独自己家没有。还是一位党员听到了他父亲的电话才一起帮忙搭建。地震后三天他都没有穿袜子,一直到三天后开会同事才给他带了一双。  

“没什么,就是干”

刚刚担任硐底镇便民中心主任3个月的梁利面对我们的采访略显腼腆。在地震发生后,她积极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对安置点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服务,细心管理受灾群众吃喝住等大量工作,甚至作为便民中心主任还主动打扫公共流动厕所等最脏最累的工作,任劳任怨,连续十天十夜坚守岗位。当被问及是什么在支持着她坚守工作岗位时,她回答说:“没什么,就是干”。这就是一名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最朴实的使命感。 

“每个党员都是一个面旗子,每个组织都是一个堡垒,每个干部要有光辉的形象”

(图为张镇长在地震后第7天发在朋友圈的一张照片)

朋友圈第7天的这张照片是眼前这位镇长吗?是,他就是硐底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张先伟。他含泪深情地讲述了地震的经历,描述了在大灾大难面前,各党员干部不畏牺牲、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动人事迹,他说此次地震是对“人生的一次大考”“心灵的一次洗礼”“人生的一次升华”,各级干部迎接了一次人生大考,各党员干部表现突出,精、气、神得到完全体现。他说在地震中“每个党员都是一个面旗子,每个组织都是一个堡垒,每个干部要有光辉的形象”。正是由于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组织健全、基层干部能够、群众支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抗震救灾取得了胜利。  

  

(图为硐底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张先伟带领调研组查看山体滑坡和受灾现场)

调研中,我们被感动着,震撼着,地塌,天不垮;地震,人心齐。正如《坚韧如竹》歌词中所写的“灾难中的父老乡亲和我们都是那压不垮的竹,狂风暴雨能挺住,有泪也不哭”。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长宁县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基层党组织面对灾害沉着冷静、身先士卒,带领全体干部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奉献爱心、同舟共济的动人篇章。他们的动人事迹将牢记在人民大众的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个人奋勇前进。  

 

Copyright ©2019 纪念场馆教育与抗震救灾文化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邮编:621000